隨著新技術、新業態不斷出現,餐飲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。2019年,餐飲行業無疑會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,那么餐飲人應該如何生存與提升?
01.
「 多元化 」
餐飲行業將會越來越繁榮
-
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說:“目前有餐飲許可的單位達到了465萬家,從業人員超過了2000萬。2018年全國餐飲業的零售總額達到了42716億元,增長率是10.7%,增速超過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。”可見,未來的餐飲行業將迎來一系列更加繁榮的發展,這是時代的選擇。
· 從投資方角度來看 ·
隨著房地產市場趨于穩定,越來越多手握鈔票的投資人開始尋找新的機會。門檻相對較低、現金流大、回本快的餐飲行業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數據顯示,商業綜合體對餐飲招商的比例,已經由2013年的20%,提升到了48%。商場中幾乎一半都是餐廳,投資者的眼睛在看哪里,已經一目了然。
·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 ·
我們也不難發現,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改變,而且“壓力大”則成為城市人口生活的主旋律。相對于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的旅游、玩樂,“吃吃吃”,反而成為了排解壓力最好的選擇。
· 從就業者角度來看 ·
前段時間,魅族手機、碧桂園、京東、知乎等公司,相繼曝出裁員消息。隨著社會閑賦人員的增多,餐飲因其自身的經營優勢,很有可能會吸引一大批跨界創業人的涌入。
而當市場上的餐飲企業增多,競爭加劇的同時,也將催生出更多的創新機會。比如在前幾年正餐作為主流時,黃太吉、西少爺、遇見小面等品牌選擇了產品細分的方向,逆流而生;而后火鍋行業興起,大龍燚、蜀大俠等品牌就選擇以“給產品增加附加值”的方式,做品牌特色。
02.
「 馬拉松 」
餐飲行業目前的局勢,正如一場盛大馬拉松比賽。各式各樣的選手躍躍欲試,但大部分都在中途倒下,只有一直穩定發揮的少部分還在堅持。全聚德、狗不理這樣的老字號雖然底子好,一開始跑在前面,但現在卻漸漸體力不支,正在被大部隊遠遠地甩開。
趙小姐不等位、泡面小食堂等網紅品牌,光鮮的外表給了他們助力,卻因為沒有過硬的實力,在爆發一瞬間后就快速凋零;也有一些品牌雖然起步較晚,但依靠著創新以及產品實力,迅速實現了逆襲與超越。這種場景未來必將持續,而且隨著加入這場馬拉松的品牌越來越多,原本賽道中的成員,只要稍有閃失便會被淘汰。
巨變的環境會帶來更多挑戰,但是同時也會帶來很多誘惑。如果僅僅是為了短期利潤,或者采用機會主義的價值判斷,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。越是在動蕩的時候,越要堅守企業的基本假設符合長期發展利益,也唯有此,才可以擁有內在的驅動力量,去完成沖刺式的馬拉松長跑。
03.
「 價值 」
隨著餐飲行業百花齊放,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,同時,超前消費也成為年輕人生活中的主流。這就導致了消費者由“價格敏感”轉變為了“價值敏感”。不少被稱為“黑馬”的餐飲品牌正是因其提供的獨到價值,而備受消費者矚目。
在消費者認可的傳統火鍋基礎上,提供優美的環境、新鮮的食材,并配套推出各式各樣的甜點、貼心的剝蝦服務。這些要素幾乎完美契合了都市年輕女性的偏好,在消費者心中達成價值>價格的觀念。而打造產品價值的核心,就在于針對消費者需求。
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,但傳統餐飲人大多被拘泥于消費者顯性需求,而忽略了隱性需求。比如消費者說“只要好吃就行”,不少從業者就將其作為金科玉律,只注重味道。最后卻發現,味道再好,卻依然干不過味道一般的網紅店。海底撈、小米手機,做的都是價值生意,這在未來也將是餐飲行業的主流。畢竟,不論是那個時代的消費者,超預期的消費體驗都能贏得他們的好感。
04.
「 聚焦 」
那些在馬拉松中被快速淘汰的品牌,以及那些找不到自身真正價值的品牌,大多是犯了一個餐飲行業的原罪——不理解餐飲本身。比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:我開了一家堂食店,但外賣看起來很賺錢,我要不要外賣業務上花心思?
但事實上,對于堂食店而言,外賣并非核心,核心是品牌有沒有可能跟顧客之間建立起真正的聯系。外賣只是形式,你的價值在于堂食。
隨著餐飲從業者普遍素質地提高,將會有更多的從業者理解到其中的商業邏輯,在“適合”與“力所能及”的前提之下,帶領餐飲聚焦于生活本身。
生存下來的,往往不一定是最強大的或是最智能的,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!那么對于你餐廳品牌最重要的是什么?如何找到自身優勢、獨特DNA,形成差異化競爭壁壘,再來提煉核心訴求,打造出餐廳品牌特色,讓品牌在市場上有持續的生命力,不斷給消費者“驚喜”—讓品牌發聲!